雖然從我20多年前還在念小學的時候開始,學校就推廣所謂的五育均衡發展,但是直到現在台灣教育仍普遍偏重智育,這並非只是教育系統的問題,家庭教育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便擁有較新觀念的我們這一代陸陸續續開始當家長,社會大眾仍然難以完全跳脫我們從小被潛移默化的”唯有讀書高”的思考模式。
我出身於小康家庭,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很幸運地一路上遇到很多師長教導我書本之外的人生道理,包括理財觀念。我一直記得小學的時候總務股長每週會匯集大家的郵政儲金簿和零用錢,拿給總務處的老師和郵局來的阿姨登記。在那個7-11的思樂冰只要10塊錢的年代,雖然一周只有存幾十塊,到國小畢業,12歲的我也已經有了一小杯金 ,當然這相對於現在大家常提到的第一桶金是有很大的落差(笑) 。另外,我也沒有忘記爸爸帶我妹妹去銀行開戶,存紅包錢的畫面。這些對我還說都不僅僅是理財的啟蒙,同時也是童年與成長重要的記憶,是一輩子的無形資產和情感的連結。
理財並非有錢人的專利,理財也不僅僅是存錢和投資而已,理財更包含價值觀的建立、風險管理和做自己的主人。理財能力有時候甚至比賺錢能力還重要,也是未來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與其給孩子龐大財產(給他們魚吃),不如給他正確的理財觀念及能力(教他們如何釣魚),更來得一生受用。
這五、六年我在閒暇之餘有幸參與一些志工服務專案,接觸到美國中小學的老師和學生,才知道近年來美國除了在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科學、科技、工程以及數學)上下功夫,同時也在理財教育(Financial Literacy)全力發展。我並非覺得美國一定比較好,亦不打算要全面移植美國教育。所以我會參考我手邊的一些美國的資料,並將陸陸續續自行編寫一些適合台灣小朋友和青少年的理財課程和活動,打造專屬台灣下一代的理財教育環境。
這是一個三向溝通的平台,所有的資源由米雪糕、家長、小朋友或青少年共享,我希望家長能鼓勵你的孩子閱讀並討論我分享的理財主題,同時也可以把理財活動結合平時的親子互動時間。或許可以從每一個星期六早上一小時開始,把它訂為親子理財時間,玩一些我分享的理財小遊戲。當然如果你願意,也歡迎你分享親子理財互動時間的影片、照片或心得在FB粉絲專頁。另外,如果在你平常生活之中有什麼的困擾你和寶貝們的理財觀念,也歡迎你隨時私訊我,在你同意之下,我將以不具名的方式分享你的問題,並提供我的想法,同時也邀請其他的家長分享他們的看法。
米雪糕│2018年仲春
留言列表